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区块链常用加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1-19 09:46:11 来源:亿速云 阅读:175 作者:iii 栏目:互联网科技

本文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区块链常用加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内容详细,步骤清晰,细节处理妥当,希望这篇“区块链常用加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文章能帮助大家解决疑惑,下面跟着小编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吧。

1

对称加密

区块链常用加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加密和解密数据使用同一个密钥,适合对大量数据进行加解密

安全性:关键是密钥的保存方式,加密或是解密的任何一方泄漏密钥,都会导致信息泄漏

代表算法:DES、3DES、Blowfish、IDEA、RC4、RC5、RC6、AES等

对称密码常用的数学运算:

**移位和循环移位  **

移位就是将一段数码按照规定的位数整体性地左移或右移。循环右移就是当右移时,把数码的最后的位移到数码的最前头,循环左移正相反。例如,对十进制数码12345678循环右移1位(十进制位)的结果为81234567,而循环左移1位的结果则为23456781。

**置换  **

就是将数码中的某一位的值根据置换表的规定,用另一位代替。它不像移位操作那样整齐有序,看上去杂乱无章。这正是加密所需,被经常应用。

**扩展  **

就是将一段数码扩展成比原来位数更长的数码。扩展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用置换的方法,以扩展置换表来规定扩展后的数码每一位的替代值。

**压缩  **

就是将一段数码压缩成比原来位数更短的数码。压缩方法有多种,例如,也可以用置换的方法,以表来规定压缩后的数码每一位的替代值。

**异或  **

这是一种二进制布尔代数运算。异或的数学符号为⊕ ,它的运算法则如下:

1⊕1 = 0 0⊕0 = 0 1⊕0 = 1 0⊕1 = 1

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参与异或运算的两数位如相等,则结果为0,不等则为1。

**迭代  **

迭代就是多次重复相同的运算,这在密码算法中经常使用,以使得形成的密文更加难以破解。

2

非对称加密

区块链常用加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

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安全性:**公钥可以被任何人知道,但是私钥被泄漏就会导致信息泄漏

应用场景:

数字签名,私钥拥有者对信息进行加密,接受者使用公钥解密成功,就可以确定发送者的身份

密钥长度:

通常是1024,2048等。密钥长度增长一倍,公钥操作所需时间增加约4倍,私钥操作所需时间增加约8倍,公私钥生成时间约增长16倍

加密的明文长度:

加密的明文长度不能超过RSA密钥的长度减去11byte,比如密钥长度是1024位的,1024位=1024bit=128byte,128-11=117byte,所以明文长度不能超过117byte,如果长度超过该值将会抛出异常。加密后密文的长度为密钥的长度,如密钥长度为1024bit(128Byte),最后生成的密文固定为 1024bit(128Byte)

**代表算法:**DES、3DES、Blowfish、IDEA、RC4、RC5、RC6、AES等

3

哈希散列算法

区块链常用加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

采用某种散列函数,输入不同长度的明文,得到相同的长度的密文,明文的微小变化都能引起密文的巨大变化。其实哈希散列算法不算是真正的加密,而是生成对应明文的指纹信息,用来校验数据的完整性。

**安全性:**不能通过密文反推明文,通常作为数据的完整性校验

**应用场景1:**生成信息摘要,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应用场景2:**不用明文存储用户密码,比如使用md5(md5(用户密码)+salt)来存储密码和验证密码,防止攻击者用彩虹表攻击

**代表算法:**MD2、MD4、MD5、PANAMA、SHA-0、SHA-1、SHA-256、SHA-512等

4

常用算法对比

区块链常用加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读到这里,这篇“区块链常用加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文章已经介绍完毕,想要掌握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还需要大家自己动手实践使用过才能领会,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的文章,欢迎关注亿速云行业资讯频道。

向AI问一下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