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21-12-08 11:57:57 来源:亿速云 阅读:220 作者:iii 栏目:大数据

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文中的讲解内容简单清晰,易于学习与理解,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来研究和学习“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吧!

详解MySQL buffer pool

应用系统分层架构,为了加速数据访问,会把最常访问的数据,放在缓存(cache)里,避免每次都去访问数据库。操作系统,会有缓冲池(buffer pool)机制,避免每次访问磁盘,以加速数据的访问。MySQL作为一个存储系统,同样具有缓冲池(buffer pool)机制,以避免每次查询数据都进行磁盘IO。今天,和大家聊一聊InnoDB的缓冲池。

InnoDB的缓冲池缓存什么?有什么用?

缓存表数据与索引数据,把磁盘上的数据加载到缓冲池,避免每次访问都进行磁盘IO,起到加速访问的作用。速度快,那为啥不把所有数据都放到缓冲池里

凡事都具备两面性,抛开数据易失性不说,访问快速的反面是存储容量小:

(1)缓存访问快,但容量小,数据库存储了200G数据,缓存容量可能只有64G;

(2)内存访问快,但容量小,买一台笔记本磁盘有2T,内存可能只有16G;

因此,只能把“最热”的数据放到“最近”的地方,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磁盘访问。

如何管理与淘汰缓冲池,使得性能最大化呢?在介绍具体细节之前,先介绍下“预读”的概念。

什么是预读?

磁盘读写,并不是按需读取,而是按页读取,一次至少读一页数据(一般是4K),如果未来要读取的数据就在页中,就能够省去后续的磁盘IO,提高效率。

预读为什么有效?

数据访问,通常都遵循“集中读写”的原则,使用一些数据,大概率会使用附近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局部性原理”,它表明提前加载是有效的,确实能够减少磁盘IO。

按页(4K)读取,和InnoDB的缓冲池设计有啥关系?

(1)磁盘访问按页读取能够提高性能,所以缓冲池一般也是按页缓存数据;

(2)预读机制启示了我们,能把一些“可能要访问”的页提前加入缓冲池,避免未来的磁盘IO操作;

InnoDB是以什么算法,来管理这些缓冲页呢?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LRU(Least recently used)。画外音:memcache,OS都会用LRU来进行页置换管理,但MySQL的玩法并不一样。

传统的LRU是如何进行缓冲页管理?

最常见的玩法是,把入缓冲池的页放到LRU的头部,作为最近访问的元素,从而最晚被淘汰。这里又分两种情况:

(1)页已经在缓冲池里,那就只做“移至”LRU头部的动作,而没有页被淘汰;

(2)页不在缓冲池里,除了做“放入”LRU头部的动作,还要做“淘汰”LRU尾部页的动作;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如上图,假如管理缓冲池的LRU长度为10,缓冲了页号为1,3,5…,40,7的页。假如,接下来要访问的数据在页号为4的页中: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1)页号为50的页,原来不在缓冲池里;

(2)把页号为50的页,放到LRU头部,同时淘汰尾部页号为7的页;

传统的LRU缓冲池算法十分直观,OS,memcache等很多软件都在用,MySQL为啥这么矫情,不能直接用呢?

这里有两个问题:

(1)预读失效;

(2)缓冲池污染;

什么是预读失效?

由于预读(Read-Ahead),提前把页放入了缓冲池,但最终MySQL并没有从页中读取数据,称为预读失效。

如何对预读失效进行优化?

要优化预读失效,思路是:

(1)让预读失败的页,停留在缓冲池LRU里的时间尽可能短;

(2)让真正被读取的页,才挪到缓冲池LRU的头部;

以保证,真正被读取的热数据留在缓冲池里的时间尽可能长。

具体方法是:

(1)将LRU分为两个部分:

新生代(new sublist)

老生代(old sublist)

(2)新老生代收尾相连,即:新生代的尾(tail)连接着老生代的头(head);

(3)新页(例如被预读的页)加入缓冲池时,只加入到老生代头部:

如果数据真正被读取(预读成功),才会加入到新生代的头部

如果数据没有被读取,则会比新生代里的“热数据页”更早被淘汰出缓冲池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假如有一个页号为50的新页被预读加入缓冲池:

(1)50只会从老生代头部插入,老生代尾部(也是整体尾部)的页会被淘汰掉;

(2)假设50这一页不会被真正读取,即预读失败,它将比新生代的数据更早淘汰出缓冲池;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继续举例,假如批量数据扫描,有51,52,53,54,55等五个页面将要依次被访问。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加入“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策略后,短时间内被大量加载的页,并不会立刻插入新生代头部,而是优先淘汰那些,短期内仅仅访问了一次的页。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参数:innodb_buffer_pool_size

介绍:配置缓冲池的大小,在内存允许的情况下,DBA往往会建议调大这个参数,越多数据和索引放到内存里,数据库的性能会越好。

参数:innodb_old_blocks_pct

介绍:老生代占整个LRU链长度的比例,默认是37,即整个LRU中新生代与老生代长度比例是63:37。

画外音:如果把这个参数设为100,就退化为普通LRU了。

参数:innodb_old_blocks_time

介绍: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单位是毫秒,默认是1000,即同时满足“被访问”与“在老生代停留时间超过1秒”两个条件,才会被插入到新生代头部。

总结

(1)缓冲池(buffer pool)是一种常见的降低磁盘访问的机制;

(2)缓冲池通常以页(page)为单位缓存数据;

(3)缓冲池的常见管理算法是LRU,memcache,OS,InnoDB都使用了这种算法;

(4)InnoDB对普通LRU进行了优化:将缓冲池分为老生代和新生代,入缓冲池的页,优先进入老生代,页被访问,才进入新生代,以解决预读失效的问题页被访问,且在老生代停留时间超过配置阈值的,才进入新生代,以解决批量数据访问,大量热数据淘汰的问题

思路,比结论重要。解决了什么问题,比方案重要。

数据库内存会不会被打爆

问题 :我的主机内存只有100G,现在要对一个200G的大表做全表扫描,会不会把数据库主机的内存用光了?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担心,被系统OOM(out of memory)可不是闹着玩的。但是,反过来想想,逻辑备份的时候,可不就是做整库扫描吗?如果这样就会把内存吃光,逻辑备份不是早就挂了?

所以说,对大表做全表扫描,看来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个流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全表扫描对server层的影响

假设,我们现在要对一个200G的InnoDB表db1. t,执行一个全表扫描。当然,你要把扫描结果保存在客户端,会使用类似这样的命令:

mysql -h$host -P$port -u$user -p$pwd -e "select * from db1.t" > $target_file

你已经知道了,InnoDB的数据是保存在主键索引上的,所以全表扫描实际上是直接扫描表t的主键索引。这条查询语句由于没有其他的判断条件,所以查到的每一行都可以直接放到结果集里面,然后返回给客户端。

那么,这个“结果集”存在哪里呢?

实际上,服务端并不需要保存一个完整的结果集。取数据和发数据的流程是这样的:

  1. 获取一行,写到net_buffer中。这块内存的大小是由参数net_buffer_length定义的,默认是16k。

  2. 重复获取行,直到net_buffer写满,调用网络接口发出去。

  3. 如果发送成功,就清空net_buffer,然后继续取下一行,并写入net_buffer。

  4. 如果发送函数返回EAGAIN或WSAEWOULDBLOCK,就表示本地网络栈(socket send buffer)写满了,进入等待。直到网络栈重新可写,再继续发送。

这个过程对应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图1 查询结果发送流程

从这个流程中,你可以看到:

  1. 一个查询在发送过程中,占用的MySQL内部的内存最大就是net_buffer_length这么大,并不会达到200G;

  2. socket send buffer 也不可能达到200G(默认定义/proc/sys/net/core/wmem_default),如果socket send buffer被写满,就会暂停读数据的流程。

也就是说,MySQL是边读边发的,如果客户端接收得慢,会导致MySQL服务端由于结果发不出去,这个事务的执行时间变长。

比如下面这个状态,就是我故意让客户端不去读socket receive buffer中的内容,然后在服务端show processlist看到的结果。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图2 服务端发送阻塞

如果你看到State的值一直处于“Sending to client”,就表示服务器端的网络栈写满了。

如果客户端使用–quick参数,会使用mysql_use_result方法。这个方法是读一行处理一行。你可以想象一下,假设有一个业务的逻辑比较复杂,每读一行数据以后要处理的逻辑如果很慢,就会导致客户端要过很久才会去取下一行数据,可能就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这种情况。

因此,对于正常的线上业务来说,如果一个查询的返回结果不会很多的话,我都建议你使用mysql_store_result这个接口,直接把查询结果保存到本地内存。

当然前提是查询返回结果不多。有同学说到自己因为执行了一个大查询导致客户端占用内存近20G,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用mysql_use_result接口了。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自己负责维护的MySQL里看到很多个线程都处于“Sending to client”这个状态,就意味着你要让业务开发同学优化查询结果,并评估这么多的返回结果是否合理。

而如果要快速减少处于这个状态的线程的话,将net_buffer_length参数设置为一个更大的值是一个可选方案

与“Sending to client”长相很类似的一个状态是“Sending data”,这是一个经常被误会的问题。有同学问我说,在自己维护的实例上看到很多查询语句的状态是“Sending data”,但查看网络也没什么问题啊,为什么Sending data要这么久?

实际上,一个查询语句的状态变化是这样的(注意:这里,我略去了其他无关的状态):

  • MySQL查询语句进入执行阶段后,首先把状态设置成“Sending data”;

  • 然后,发送执行结果的列相关的信息(meta data) 给客户端;

  • 再继续执行语句的流程;

  • 执行完成后,把状态设置成空字符串。

也就是说,“Sending data”并不一定是指“正在发送数据”,而可能是处于执行器过程中的任意阶段。比如,你可以构造一个锁等待的场景,就能看到Sending data状态。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图 4 Sending data状态

可以看到,session B明显是在等锁,状态显示为Sending data。

也就是说,仅当一个线程处于“等待客户端接收结果”的状态,才会显示"Sending to client";而如果显示成“Sending data”,它的意思只是“正在执行”。

现在你知道了,查询的结果是分段发给客户端的,因此扫描全表,查询返回大量的数据,并不会把内存打爆。

在server层的处理逻辑我们都清楚了,在InnoDB引擎里面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扫描全表会不会对引擎系统造成影响呢?

全表扫描对InnoDB的影响

内存的数据页是在buffer pool 中管理的,在WAL里Buffer Pool 起到了加速更新的作用。而实际上,Buffer Pool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加速查询。

由于有WAL机制,当事务提交的时候,磁盘上的数据页是旧的,那如果这时候马上有一个查询要来读这个数据页,是不是要马上把redo log应用到数据页呢?

答案是不需要。因为这时候内存数据页的结果是最新的,直接读内存页就可以了。你看,这时候查询根本不需要读磁盘,直接从内存拿结果,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说,Buffer Pool还有加速查询的作用。

而Buffer Pool对查询的加速效果,依赖于一个重要的指标,即:内存命中率

你可以在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结果中,查看一个系统当前的BP命中率。一般情况下,一个稳定服务的线上系统,要保证响应时间符合要求的话,内存命中率要在99%以上。

执行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可以看到“Buffer pool hit rate”字样,显示的就是当前的命中率。比如图5这个命中率,就是99.0%。

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

                                                                                      图6 基本LRU算法

InnoDB管理Buffer Pool的LRU算法,是用链表来实现的。

  1. 在图6的状态1里,链表头部是P1,表示P1是最近刚刚被访问过的数据页;假设内存里只能放下这么多数据页;

  2. 这时候有一个读请求访问P3,因此变成状态2,P3被移到最前面;

  3. 状态3表示,这次访问的数据页是不存在于链表中的,所以需要在Buffer Pool中新申请一个数据页Px,加到链表头部。但是由于内存已经满了,不能申请新的内存。于是,会清空链表末尾Pm这个数据页的内存,存入Px的内容,然后放到链表头部。

  4. 从效果上看,就是最久没有被访问的数据页Pm,被淘汰了。

这个算法乍一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考虑到要做一个全表扫描,会不会有问题呢?

假设按照这个算法,我们要扫描一个200G的表,而这个表是一个历史数据表,平时没有业务访问它。

那么,按照这个算法扫描的话,就会把当前的Buffer Pool里的数据全部淘汰掉,存入扫描过程中访问到的数据页的内容。也就是说Buffer Pool里面主要放的是这个历史数据表的数据。

对于一个正在做业务服务的库,这可不妙。你会看到,Buffer Pool的内存命中率急剧下降,磁盘压力增加,SQL语句响应变慢。

所以,InnoDB不能直接使用这个LRU算法。实际上,InnoDB对LRU算法做了改进。

                                                                                           图 7 改进的LRU算法

在InnoDB实现上,按照5:3的比例把整个LRU链表分成了young区域和old区域。图中LRU_old指向的就是old区域的第一个位置,是整个链表的5/8处。也就是说,靠近链表头部的5/8是young区域,靠近链表尾部的3/8是old区域。

改进后的LRU算法执行流程变成了下面这样。

  1. 图7中状态1,要访问数据页P3,由于P3在young区域,因此和优化前的LRU算法一样,将其移到链表头部,变成状态2。

  2. 之后要访问一个新的不存在于当前链表的数据页,这时候依然是淘汰掉数据页Pm,但是新插入的数据页Px,是放在LRU_old处。

  3. 处于old区域的数据页,每次被访问的时候都要做下面这个判断:

    • 若这个数据页在LRU链表中存在的时间超过了1秒,就把它移动到链表头部;

    • 如果这个数据页在LRU链表中存在的时间短于1秒,位置保持不变。1秒这个时间,是由参数innodb_old_blocks_time控制的。其默认值是1000,单位毫秒。

这个策略,就是为了处理类似全表扫描的操作量身定制的。还是以刚刚的扫描200G的历史数据表为例,我们看看改进后的LRU算法的操作逻辑:

  1. 扫描过程中,需要新插入的数据页,都被放到old区域;

  2. 一个数据页里面有多条记录,这个数据页会被多次访问到,但由于是顺序扫描,这个数据页第一次被访问和最后一次被访问的时间间隔不会超过1秒,因此还是会被保留在old区域;

  3. 再继续扫描后续的数据,之前的这个数据页之后也不会再被访问到,于是始终没有机会移到链表头部(也就是young区域),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去。

可以看到,这个策略最大的收益,就是在扫描这个大表的过程中,虽然也用到了Buffer Pool,但是对young区域完全没有影响,从而保证了Buffer Pool响应正常业务的查询命中率。

感谢各位的阅读,以上就是“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的内容了,经过本文的学习后,相信大家对MySQL的buffer pool有什么用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具体使用情况还需要大家实践验证。这里是亿速云,小编将为大家推送更多相关知识点的文章,欢迎关注!

向AI问一下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