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发布时间:2020-06-04 03:57:59 来源:网络 阅读:179 作者:raqsoft 栏目:大数据

当数据量巨大时,使用大批量随机键值集获取对应记录集合,不仅仅考验数据库软件本身,更在于程序员对数据的理解!如何在硬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性能发挥到极致?

本次测试主要针对集算器组表索引实现的批量键值取数性能,并与 Oracle 进行同规模运算对比。


一、测试环境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二、数据描述


2.1数据结构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2.2数据规模


按以上数据结构,造出 6 亿条记录的行存组表文件和对应的索引文件: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三、测试过程


3.1生成测试文件


3.1.1  建组表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A1:包含 26 个英文字母和 10 个阿拉伯数字的字符串。


A2、A3:建立结构为 (id,data) 的组表文件,@r 选项表示使用行式存储方式。


A4:循环 6000 次,循环体B4、B5,每次生成 10 万条对应结构的记录,并追加到组表文件。


执行后,生成组表文件:id_600m.ctx


3.1.2  建索引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A2:根据组表文件的 id 列,建立组表索引。


执行后,生成组表的索引文件:id_600m.ctx__id_idx


3.2查询测试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A2:循环一万次,每次获取对应组表文件 id 列中的随机一个,并排序。(可能会有少量重复值,但对测试影响不大)


A4:在组表的 icursor()这个函数中,使用索引 id_idx,以条件 A2.contain(id) 来过滤组表。集算器会自动识别出 A2.contain(id) 这个条件可以使用索引,并会自动将 A2 的内容排序后从前向后查找。


3.3奇怪的现象


原本希望多次执行后,求得一个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但是发现每执行完毕一次该测试代码,都会比上一次执行快一些,这里列出从第一次执行该代码后的 5 次测试查询耗时: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手动一次次点击设计器中的执行按钮,并记录下查询耗时,太费劲了。为了找出规律,将代码改为以下形式: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B7:将循环体中 icursor() 函数每一次查询的耗时,在 A1 中追加记录下来。


执行过程中,观察 A1 中新追加的查询耗时与上一次的比较,发现经过大约 350 次循环后接近极限值 25 秒。再后续近千次循环中,查询耗时也都是如此,基本稳定。


难道是集算器对数据进行了缓存?抱着怀疑的态度,重启了集算器设计器,再次执行了查询代码。发现重启后第一次的查询耗时也是 25 秒。这样看来提速的原因和集算器本身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了。


另一方面,可以想到基于目前测试的数据量,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查询,部分数据可能已经装载至内存,那么很可能是 linux 操作系统的文件缓存造成了这个现象。重启服务器后,再通过集算器设计器来执行查询,发现耗时又开始从 80 秒左右慢慢减少了。


进一步的测试中,使用了 linux 的 free 命令查看系统内存使用情况。发现每完成一次组表的查询,其中的 cached 一项就会变大。而随着 cached 慢慢的变大,查询的耗时又逐步减少。


3.4index@3的使用


在网络上查询了一些资料,了解到 Linux 会存在缓存内存,通常叫做 Cache Memory。就是之前使用 free 命令看到其中的 cached 一项,执行 free -h: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当我们读写文件的时候,Linux 内核为了提高读写效率与速度,会将文件在内存中进行缓存,这部分内存就是 Cache Memory(缓存内存)。即使我们的程序运行结束后,Cache Memory 也不会自动释放。这就会导致我们在 Linux 系统中程序频繁读写文件后,我们会发现可用物理内存会很少。其实这个缓存内存在我们需要使用内存的时候会自动释放,所以我们不必担心没有内存可用。并且手动去释放 Cache Memory 也是有办法的,但此处不再详细探讨。


这个函数涉及数据量有 111G,比机器的物理内存 64G 更大,显然不可能把所有数据都缓存到内存中,那么到底缓存了哪些数据后就能稳定地提高查询性能呢?是不是可以事先就把需要这些数据先缓存起来以获得高性能?请教了高手后,发现果然还有选项可以来预先缓存索引的索引。在使用 icursor()函数查询之前,对组表索引使用了 T.index@2(idx) 使用了 T.index@3(idx)。代码如下: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集算器的索引有个分级缓存,@3 的意思是将索引的第三级缓存先加载进内存。经过 index@3 预处理,第一遍查询时间也能达到上面查询数百次后才能达到的极限值。


四、与 Oracle 对比


测试环境、数据结构和规模与上文一致,测试对象如下: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Oracle建表语句为:


create table ctx_600m (id number(13),data varchar2(200));


数据由集算器生成同结构的文本文件后,使用 Oracle 的 SqlLoader 导入表中。


Oracle建索引语句为:


create unique index idx_id_600m on ctx_600m(id);


使用 Oracle 进行批量随机取数测试时,我们使用这样的 SQL:


select * from ctx_600m where id in (…)


 


使用单线程连接 Oracle 进行查询的集算器脚本为: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由于 oracle 的 in 个数有限制,脚本中进行分批执行后合并。


 


使用 10 线程连接 Oracle 进行查询的集算器脚本为: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使用单线程对行存组表进行查询的集算器脚本为: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使用 10 线程对行存组表进行查询的集算器脚本为: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从 6 亿条数据总量中取 1 万条批量随机键值,在都建立索引的测试结果: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五、列存索引测试


集算器列存采用了数据分块并压缩的算法,这样对于遍历运算来讲,访问数据量会变小,也就会具有更好的性能。但对于基于索引随机取数的场景,由于要有额外的解压过程,而且每次取数都会针对整个分块,运算复杂度会高很多。因此,从原理上分析,这时候的性能应当会比行存要差。


上述代码中把生成组表的 create() 函数不用 @r 选项,即可生成列存文件。重复上面的运算,单线程情况下 6 亿行中取 1 万行耗时为 129120 毫秒,比行存方式慢了 6 倍多。不过平均到一行也只有 13 毫秒,对于大多数单条取数的场景仍然有足够的实用性。


同一份数据不能在遍历运算和随机取数这两方面都达到最优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就要根据需求做一下取舍了,一定要追求各种运算的极限性能时,可能就要把数据冗余多份了。


六、索引冗余机制


集算器确实也提供了冗余索引机制,可以用于提高列存数据的随机访问性能,代码如下: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在对组表建立索引时,当 index 函数有数据列名参数,如本例 A2 中的 data,就会在建索引时把数据列 data 复制进索引。当有多个数据列时,可以写为:index(id_idx;id;data1,data2,…)


因为在索引中做了冗余,索引文件也自然会较大,本文中测试的列存组表和索引冗余后的文件大小为: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当数据复制进索引后,实际上读取时不再访问原数据文件了。


从 6 亿条数据总量中取 1 万条批量随机键值,完整的测试结果对比: 

批量随机键值查询测试


向AI问一下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